隨著接觸威士忌愈來愈久,相信不少朋友都開始不滿足於平日能夠買到得標準酒款,而轉去發掘一些更偏門、更有特色、甚至是市面上很難找到的限量版!
早前我報導過的幾場拍賣會是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近幾年由於開始多人留意到威士忌這一方面,高檔酒款價格亦因此不斷攀升,而面對這些動輒數千元一支的威士忌,很多人不禁會想問,這……真的值得喝嗎?
僧多粥少 不貴才怪
在討論值不值得喝之前,我覺得大家應該先了解一下這類威士忌的特別之處,其實他們能夠賣得這麼貴,最主要原因還是數量太少同時太受歡迎!當中可能包括以下幾類:
首先是一些小批次生產的款式,他們可能採用了不同的麥芽、用特別的木桶陳年、或是以原酒濃度推出等等,比起一些標準款式每年生產數萬到數十萬支,這類實驗性的款式每批只有數千、甚至以單桶型式發售的只有數百支,這個量要滿足全球龐大的飲家市場絕對是不可能的。
最近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Bowmore的Devil's Cask,這支以1st fill sherry cask陳年的特別款式在幾個月前剛剛在歐洲推出已經引起了搶購,價錢甚至數日內一度由開售時約50英鎊炒作至近200英鎊!幸好這間蒸餾廠仍在運作,而明年亦可能繼續推出,價格亦未至於無止境地上升。
另一類會是一些已經絕跡的品牌,如Brora、Port Ellen、Rosebank、輕井澤、羽生這些傳說中的蒸餾廠。曾經的經濟不景下,總有些品牌支撐不住而最終倒閉,雖然仍有部分存酒正在倉庫中陳年,但連廠內設施都已經拆除的他們再也不能重新投入生產,作品自然買少見少。
而且更為弔詭的是,以上這幾個品牌的酒在倒閉後再陳了十多年,竟意外地有著讓人驚豔的表現,因此亦令其名氣愈來愈高!他們二十多年的酒款在市場上已索價近萬,比起同年份的其他品牌貴上了數倍。
部分舊版的威士忌也一直受到收藏家們的追捧,一來這些威士忌更具歷史,二來時代更替和科技進步亦令手產手法和調合的配方等出現開始改變、味道會和現在喝到的有所不同。由於剛推出的時候可能沒甚麼人會打算把這些酒存起來,這麼多年後就剩下的存貨自然也不會多。
像Macallan 18年,一支我們平常買得到得版本大約是一千三百元,但一些八十年代蒸餾的舊版就已經要近萬元才能入手,兩者價格有著極大的對比……還好這些多數也是拿來收藏,和我們的關係不大。
還有就是高年份的威士忌,對威士忌生產過程有認識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每年會有一定份額的angel's share,加上廠方可能定期抽取sample了解熟成的狀況,一般來說40年左右的酒,桶內只有原本的三成多點,甚至部分因為酒精度已降至低於40%、或是味道太過濃郁不適合推出,所以能夠推出市面的絕對是少之有少。
而上一篇有關包裝的我們也說過,這些珍稀酒款不但是本身極為罕有,連外貌上也已經打造成了一件藝術品,價值也自然隨之上升,一般來說也很少機會會喝得到。
值得一試嗎?
其中第一類的特別版,有時候價格也沒有去到非常誇張的地步,有機會也可以看看不同的做法會對威士忌的味道造成甚麼的影響!
但要注意的是部分單桶的款式,尤其獨立裝瓶廠的出品,由於每一個木桶的品質和存放環境可以有著極大分別,值不值得嘗試還要經過仔細判斷。有時候商家總是標榜「限量」去為這些酒款宣傳,但蒸餾廠和裝瓶廠的往績卻未必會多加筆墨去描述,所以選購之前還是要多花功夫做資料搜集。
而說到一些已絕跡的酒廠,能夠闖下如此名聲也是有一定實力的,在旅遊時如果有幸以低價入手的話還是值得一試的!
就以輕井澤為例,我在前年台灣whiskylive見過80年代蒸餾的single cask開售價也只是八千多台幣,和其他同年份的威士忌相若,這個水平想嘗試的話也值得考慮;而在去年的時候,我再次留意到同一批威士忌,已經升至八千多港幣……甚至這些品牌較低年份的款式也升至四千多元,這明顯已經超出了這支酒的飲用價值了。
至於一些舊版和超高年份的款式,的確是十分稀有,但味道好不好真的很難說,舊版的保存不好可能會出現問題;而有時候太長的陳年反而使得味道過於濃郁、或是感覺過於柔滑以致摭蓋了其他特色,亦未必如想像中好。
價格方面,這些酒款更一直都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幾萬元一支已經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一般人根本花不起,我想除了在酒展可能有機會試到以外,大家還是放棄吧。
有些人可能會說沒試過這些貴價酒款你怎會懂得去欣賞威士忌,但好酒就只有這些絕版/限量版嗎?當然不是,世上這麼多不同的品牌,不難找到很多質素更好但賣得更便宜的款式。
像他們這樣只著眼於價錢反而對了解威士忌有害無利,實際上,只要你肯花時間花心機去認識你正在喝的東西,絕對勝過你一直吹噓自己喝過甚麼天價威士忌。其實,買酒還是根據個人口味,看自己的預算量力而為,如果你本身都不會花這麼多錢在威士忌上,又何必跟別人一窩蜂去搶呢?
Article 011 原載於主場新聞 2014.5.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