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威士忌的世界版圖(下)



上星期簡略地為各位朋友介紹過傳統五大產國,以及亞洲地區一些新興的威士忌品牌,可能有部分已令大家感到相當好奇,今天我們就再講講其他幾大洲的威士忌吧!

歐洲

作為蒸餾技術崛起的地方,其實西歐各國也有不少威士忌的生產地,就好像英國,除了屬五大產國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外,事實上英格蘭和威爾士也有出產威士忌,但相對來說知名度就遠遠不及了。



英格蘭在蒸餾技術剛興起時還是有威士忌的生產,但在St. George distillery在2009年成立以前,已經有超過300年沒有當地的威士忌了,以The English Whisky Co.為名的他們立志令當地威士忌發展為五大產國以外另一大勢力。

除了去年發表既Classic以及Peated標準款Single Malt,還有一些Chapter系列的實驗性款式,以及極少量的Single Cask,大多數是一些約3年陳的款式,因為南方較暖的氣候令他們比蘇格蘭熟成更快,雖然產量不算太大,但有部分還能夠在香港找得到。


威爾士的Penderyn就比較特別了,因為這家公司除了生產Whisky以外,亦同時推出一些Gin以及Vodka,他們的蒸餾器設計也是與眾不同,以單個pot still進行四次蒸餾,做出來的New Make酒精含量高達92%,盡量做出一個最純粹乾淨的酒體。

主要的款式有Peated,Maderia Finish以及Sherry Finish,風格上和蘇格蘭也是有著極大的分別,我個人認為它有著近似糖果的一種甜味,但就不是太過自然……

這兩地的威士忌我也試過數款,但比起他們,我個人還是比較推薦喝蘇格蘭威士忌的出品……



德國其實也不止出產啤酒和白葡萄酒,在慕尼克南面不遠的,也有一間名為SLYRS的威士忌蒸餾廠。比較特別的是廠內蒸餾器的形狀,極為幼長的管狀蒸餾臂,開始時還是以全陳新木桶去做陳年,感覺有些像美國威士忌。

現時除了3年陳的Original 2010,以及另一支Cask Strength,在去年更推出了五款來自不同木桶的wood finish的原酒,味道比當初嚐到的進步了不少,而明年亦預計會推出第一款12年的威士忌。

如果有朋友剛巧到德國旅遊也可以試著找一下,因為當地機場已經有幾中幾款。



瑞典的Mackmyra也是一間年資非常新的蒸餾廠,作為全世界位置最北蒸餾廠的它建於1999年,是由8位年輕人的威士忌愛好者建立,最初的規模小得每次蒸餾完只得約30公升的原酒,所以他們用特別訂造的迷你桶陳年,即使現在的生產已經穩定下來,但仍然有部分保留這個做法。

而且他們一直也是採用瑞典本地的木材,大麥及泥煤來生產,有別於大部分新興國家都會在外採購;而比較有趣的是部分酒桶是放在山洞中陳年的。2007年才正式公開發售,除左幾個口味較清淡的基本款,還有不下二十款的特別版。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包裝及宣傳方面都做得不錯,甚至你還可以在酒廠訂一個迷你桶,由你決定款式,快一個較少的代價成為Cask Owner!



瑞士的Säntis Malt是當地一間有過百年歷史的啤酒廠由The Locher brewery建立的,自1999年開始生產威士忌。

當中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出產的所有威士忌都曾在啤酒木桶中熟成,塑造出一種極為不同的風格,在結尾上的確帶有非常明顯像喝完啤酒的感覺。

台灣的市場最近亦引入了這一品牌威士忌,想要試一試他們的作品也不用到歐洲那麼遠。



除了上述的幾個國家,事實上捷克、比利時、意大利、奧地利、荷蘭、芬蘭等等國家也各自有一兩個威士忌品牌,大多數也是在最近十多年才出現的,但在其他地方就比較難找得到了,質素方面有好有壞,有興趣探索新世界的朋友也可以慢慢發掘一下~

澳洲




澳洲威士忌可能在今年以前沒甚麼人聽說過,但自從今年四月Sulliian Cove的French Oak Single Cask奪得了World Whisky Award的世界第一以後,這個國家就突然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其實當地很多的蒸餾廠都為於Tasmania,自1992年第一間蒸餾廠Lark Distillery成立至今有著近十個不同的品牌,當然味道上就不是每個都那麼出色,例如Hellyers Road這個品牌就是我嚐過數百款single malt中倒數前十名的...

當然澳洲威士忌也有些比較有趣的地方,例如他們會用到當地生產的Port酒木桶來作威士忌陳年;另外乾燥的氣候亦令威士忌的熟成不似其他國家,像Heartwood一些原酒強度的款式,酒精含量甚至愈來愈高,可達70%以上。



紐西蘭是世界最南的威士忌產國,曾經也有著少量的威士忌生產,但1997年所有蒸餾廠都已倒閉,直到2010年The New Zealand Malt Whisky Company Ltd將剩下的四百多桶威士忌購入,市面上才開始再出現當地的威士忌。

它們有一款曾經在American oak及French Pinot Noir barrels陳年的Blended Whisky,Double Wood;另外也有一些源自Willowbank distillery的Single Malt。

雖然該公司也明言日後希望在當地再次建起一間蒸餾廠,但暫時也還是在計劃當中。

非洲




位於南非Wellington的James Sedgwick distillery是非洲地區中相當罕見,正規的大型蒸餾設施,同時生產著single malt, grain以及blended whisky,在不少的國際評比中,他們也有著不錯的成績。

例如其中一個品牌Three Ship,就曾在World Whisky Award取得了2012年的World Best Blended及2014年的African Best Single Malt.

當然有另一個令它們更有名的地方是,廠址同時時世界第二大Cream Liqueur品牌Amarula的生產地。

埃及算是我了解到的「威士忌產國」之中的一個奇葩,要說正式的威士忌生產我還沒有甚麼確實的資料,但說到「山寨」這一方面,卻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像上圖這支81年,我相信大部分看到的朋友也會想「你能夠再假一點嗎?」但結果卻比想像中更令人驚訝……像抄襲Jonhhie Walker的我已經能找到超過五個不同的款式,我真的不敢想像他們國民正在喝的是甚麼了……


這個主題就暫時告一段落了,看完這兩篇文章,不知道又會引起多少勇士對新世界威士忌的探索……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威士忌的世界版圖(上)



51b2983e92b3a46257.jpg

平常有喝葡萄酒的朋友可能會聽過甚麼「新世界」、「舊世界」一類的詞語去區分不同的產國,有些人認為兩者分別極大,甚至我身邊也有朋友是明言非舊世界不喝的!那麼這套方法能套用在威士忌身上嗎?

事實上,當談到威士忌的時候,我們也會大致分為傳統的五大產國以及一些新興的威士忌國家,今次我就試試來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吧~

五大威士忌產國



說到最為人熟知的五個地方,分別會是歐洲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當然還有來自亞洲的新力軍日本。

愛爾蘭相傳是威士忌的起源地,早在6世紀的時候已有一些僧侶嘗試以蒸溜技術做出烈酒,但經過多年起起伏伏,現時只剩下北愛爾蘭的Cooley, Midleton及Bushmills還在生產威士忌,而除了常見的malt, grain以及blended whisky以外,愛爾蘭還有一種混合大麥及麥芽作原料的pot still whisky。

蘇格蘭應該是包括我在內,大部分威士忌愛好者最了解的國家,由於他們每年都對外輸出數量十分龐大的酒,這種飲品著實掌握住當地的經濟命脈。除了產量極大的Blended Whisky以外,來自六大產區,風格各異而味道複雜的Single Malt也迷倒了世上不少飲家,甚至有不少新產國都是以蘇格蘭作為最重要的參照物。

日本是五大產國中最新加入的一員,余市、竹鶴、山崎、響等等數個品牌屢屢在近幾年的國際評比中大放異彩,令其開始受到各地飲家關注!他們對於生產的堅持,或者地道一點說,那份職人精神,是做出優質威士忌必不可少的關鍵,雖然在風格上極為近似於蘇格蘭,但味道上略為柔和,成功走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方向。

美國的話大部分人應該立即想起波本威士忌,除了這種以粟米為主要原料的威士忌,還有不少使用其他原料的蒸餾酒,雖然他們產量之大實在驚人,但要說精品方面就可能比以上數個產國少一點了。而由於當地法例規定威士忌必須以全新木桶陳年而且普遍年份不高,所以風格上比較簡單直接,很多時都會偏重來自橡木的香草味,甚至感覺不太自然。

加拿大是以黑麥為主的穀物去製作威士忌,聽起來會和美國威士忌相似,但實際上味道卻清淡了許多,加上口感順滑,大部分時間會被用作調合雞尾酒。

蘇格蘭和日本我在之前也介紹過了就不再詳述,其他三大產國日後有機會我再分別介紹,現在我們先看看一些其他國家的威士忌。

亞洲地區


台灣的品飲文化在亞洲地區也算得上數一數二,已有不少多發展多年的品酒社團以及專門介紹的媒體,除了在款式的選擇上十分豐富,他們在近年也開始了本土威士忌的生產。

雖說在做法上還是以蘇格蘭為基準,但兩地環境的分別卻令風格上出現了極大分別。亞洲地區炎熱的天氣令威士忌的熟成速度大為提升,可能只陳了數年的威士忌在濃郁程度上已接近我們慣常喝到的二十年陳,但相對蘇格蘭只有每年大約2%的angel share,台灣就有著近乎每年一成的蒸發量,生產成本大為提高。

SDGVSDFG.jpg

位於宜蘭的Kavalan就是其中一員,2006年建立的它是台灣第一個威士忌品牌,一直強調「酒質 = 蒸餾技術 + 氣候 + 橡木桶」而並非係高年份一定是質素好的,他們在過去數年已經發表了超過十款的single malt,而且也熱衷於各世界各國推廣他們的威士忌,引起了不少關注。

但比起標準款式,我個人就比較推薦他們的solist系列,分別於雪莉、波本及紅酒桶熟成的單桶威士忌即使在融合度上有所欠缺,但的確有其特色,加上在台灣機場很容易就找得到禮盒裝,算是值得以一試。


還有TTL的南投威士忌廠,這家已產酒多年的集團雖然只是剛加入威士忌市場市場,但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可惜現在大約每季才發布六桶single cask,更只限於酒廠發售,香港的朋友要入手的話就可能有點困難了。


泰國也有出產威士忌?當地的確是有一些所謂「威士忌」的烈酒,但嚴格來說他們的製作過程也比較近似於Rum,因為材料上只含有非常少量的穀物。

我就試過其中一款Mekong,味道實在令人不堪回首……


印度可能你會認為它不可能是威士忌產國吧,無論是環境、科技以及國民的消費水平也好像和威士忌格格不入,但這個國家的威士忌消耗量卻是全球名列榜首!某程度上他們也是和泰國類似,以糖蜜(Molasses)混合穀物生產著一些掛著威士忌之名的烈酒,直至Amrut的出現。

這間位於印度南面高原的酒廠氣候比其他印度城市更為清涼,較為適合威士忌的生產。在成立之初也和國內其他酒廠沒有什麼明顯的分別,但在1982年卻斷然改變策略,開始參考蘇格蘭做法生產一些精品的威士忌,經過多年的實驗,最終在2004年取得成功,成為第一款能夠反攻英國市場的印度single malt,甚至部分款式在whisky bible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評分。


而在去年亦有另一間蒸餾廠Paul John加入了威士忌的生產,暫時主攻一些single cask的生產,撿說味道上也不錯,有機會的話我也想買一支來試試。

傳聞尖沙咀重慶大廈有些店舖有出售一些「印度威士忌」,但絕對不是我剛剛提到的兩個品牌,膽量不夠的話我還是建議你不要嘗試了……始終好奇心不止能害死貓,也能讓你悔不當初……


中國有沒有出產威士忌?其實也是有的,我就曾經在淘寶上看到一些國產威士忌,但我就真的不敢喝了,12年也只是二十多元,天知道瓶內裝的是甚麼……


但說到品飲方面,其實內地的威士忌文化也在逐步發展,在一些高端威士忌的研究方面,甚至比香港還要專業,數個月前就有一場Glenfiddich的品酒會,看看酒單已經能讓大部分飲家望塵莫及……而在北京和上海也有一些相當不錯的威士忌吧。

這篇介紹暫時就告一段落了,下星期我再繼續為大家講一下其他幾大洲出產的威士忌。


Article 019 原載於主場新聞 2014.7.25

千本鳥居以外:酒在伏見


照片KS 422.jpg

提到日本京都府的伏見,大家可能立即會想起稻荷大社那獨特的千本鳥居,但除了這個神社以外就可能沒有太多了解,其實伏見也是關西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清酒生產地, 人言「灘之男酒、伏見之女酒」就是指這裡最有名的兩處酒藏,當中伏見因為水質優良,有利做出口感滑順、味道清雅的日本酒~

照片KS 463.jpg

別看和稻荷大社之間只有一個車站,這短短的距離已經令兩地差別很大,因為很少旅遊書會介紹到伏見酒藏,這裡旅客非常少,是一個較為寧靜的社區。

照片KS 443.jpg
照片KS 445.jpg

離開了桃山站一路前走,第一站就是祭祀當地名水的御香宮神社,雖然和京都市內的寺廟比較規模少了很多,佈置也不特別優美,但由於區內各個酒廠在節日時都會到這裡祭祀和參拜,神社所可以見到很多印上不同品牌標誌的菰樽。

照片KS 449.jpg

如果有帶瓶子的話,你也可以裝一些伏見水回去喝,看看能不能找到伏見清酒成功的原因~

照片KS 465.jpg

沿神社繼續走就是大手筋町商店街,該區最繁忙的地方,但由於不是遊客區,所以大多都是一些生活小店,但有一間店舖愛喝酒的你一定要到,就是街道中心的「油長」!

照片KS 466.jpg
照片KS 468.jpg

這間酒類販賣店對區內出產的地酒有著非常豐富的收藏,甚至更有不少當店限定或地區限定的特別款式;同時店內亦有一個小小的吧檯位置,可以讓你點一些清酒在現場試試看,店主也會給你仔細介紹一下不同的清酒有什麼分別(如果你懂日語的話); 當然除了伏見地區的清酒,也會有一些其他地方出產的清酒、燒酌、梅酒等等……

照片KS 469.jpg

當中我比較推介一些三款一組的套餐,你也可以參考牆上列出最多人選的熱門款式。

照片KS 491.jpg
照片KS 502.jpg

區內亦有不少古色果香的街道、建築,夏季的時候更可以乘船遊覽附近的河川,遠一點的伏見桃山城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一到。

照片KS 494.jpg

大手筋町走到中段轉左,會是紀念邊明治維新名人阪本龍馬的龍馬通,附近有不少有關的景點,其中寺田屋更是他曾經遇刺的地方,但我對日本歷史不太感興趣就沒進去了。

照片KS 503.jpg

區內共有二十三間不同的酒藏,當然不是每個都開放參觀,詳情請參見伏見酒造組合的網頁。

照片KS 488.jpg

而酒藏內除了試飲,紀念品店也有一些特別的商品,例如含有酒粕的糖果、沙律醬、即食咖哩、甚至是護膚品!

照片KS 506.jpg

當中參觀設施最完整的應屬月桂冠大倉紀念館,將各種各樣的清酒生產步驟一一呈現在你眼前,入場費200YEN包括一罐迷你的清酒,但要留意的是這邊的景點都關得比較早,如果你只預算有半天的話,記得抓緊時間,我當天就因為去得太遲,只到了黃櫻,到月桂冠時已剛剛關門了……

照片KS 512.jpg
照片KS 519.jpg

走了這麼多地方也是時候吃點東西吧,玄屋這家台就提供非常罕見的酒粕料理,一碗充滿濃濃酒香的酒粕叉燒拉麵也只是700YEN左右,湯底比起平常能夠試到的別有一番風味;如果不想吃拉麵的話,也可以考慮到由酒藏倉庫而成的月之藏人或鳥せい本店用餐。

今次就先介紹到這裡,有機會我們再講講關西另一個清酒產區「灘」。


Article 018 原載於主場新聞 2014.7.18

飲青島啤飲到去青島啤酒廠(下)



終於嚟到一連三星期青島遊記嘅尾聲啦,雖然講完酒廠講完風景,但作為山東首屈一指嘅旅遊城市,又點止咁少野睇呢,今次繼續帶大家周圍去睇下!


青島的海
DSC_0092.JPG
臨近膠洲灣嘅青島,其實有唔少景點都係位於海邊,甚至零八年嘅北京奧運會當中,青島亦係水上運動嘅協辦城市之一,更加令沿海地區喺依幾年有一個好大嘅轉變。
DSC_0161.JPG
講到同奧運有關首先要講下奧帆中心附近,由於當時風帆比賽就喺依度舉行,沿海一帶亦發展出唔少針對遊客嘅景點。
DSC_0098.JPG
DSC_0118.JPG
其中一個係五四廣場一帶嘅海濱公園,有唔少雕塑、噴泉同埋開揚嘅海景,一個好適合散步嘅地點,甚至天氣好嘅時候你亦都會發現唔少人喺度放風箏。
DSC_0127.JPG
沿海地區亦有一排賣手信嘅店鋪,好多貝殼、乾貨有關嘅手信可以喺依度買到。當然我唔建議大家為買而買,講真依類「當地特色」嘅手信買完可能自己都後悔……
DSC_0143.JPG
DSC_0147.JPG
當年嘅比賽場地附近亦都起左唔少購物中心以及同水上活動有關嘅設施,但始終海同夏天都係最配搭,可能我黎得唔岩時間,所以當時好多都仲未有得玩。
DSC_0145.JPG
理想與現實真係相差非常大嘅奧運火炬,好可惜我去果時只有光禿禿嘅旗桿……附近嘅情人壩酒吧街亦都比較冷清。
DSC_0514.JPG
除左上面提到新發展嘅地方,其實唔少原有景點好似八大關同埋棧橋都係位於海灘附近,每到夏天亦都有非常多遊客嚟到戲水。
DSC_0528.JPG
每日都係人山人海嘅棧橋。
DSC_0437.JPG
八大關花石樓對出嘅石灘亦係青島嘅婚攝熱點。
DSC_0535.JPG
除咗游水之外,你亦都可以考慮水上單車、水上電單車等等嘅活動,甚至去到某啲地區你仲可以玩潛水,算係其中一樣同其他內陸城市唔同嘅地方。
除咗以上提到嘅幾個地方,不得不提當然仲有號稱「海上第一仙山」嘅嶗山。除左大量同佛道兩教有關嘅寺廟、亦都有好多少見嘅地質風景,係當地熱門嘅風景區之一,雖然有部分評論覺得依度嘅景點已經發展得太過公式化,但我因為時間關係就冇去到,所以就唔作太多評價。


食在青島
DSC_0670.JPG
去旅行當然唔可以忽略飲食,除左第一篇我同大家提到幾乎每餐都可以試到唔同款嘅啤酒之外,食方面其實亦有唔少特別得稱讚嘅地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為一個沿海城市,青島嘅海產真係平到你唔信!幾乎每一間中式餐廳都係以海鮮作為主打,如果對依啲野食敏感嘅朋友我真係唔知你點算。
DSC_0061.JPG
DSC_0066.JPG
好似上圖嘅扇貝同炒蜆都係廿幾蚊港紙,平得非常誇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4J9N9K00Rk
其中一個你平時唔會見到嘅生物:海腸。雖然切粒煮完好似冇乜特別,但佢活生生嘅樣子真係十分令人吃驚……(以上影片搜自youtube,並非本人拍攝)
DSC_0046.JPG
DSC_0631.JPG
北方嘅飲食文化同香港好唔同,比起我地幾乎一定要有飯,依度會更多係包、麵或者餃之樣做主食。
DSC_0048.JPG
DSC_0036.JPG
而另一個方別就係好似好多菜式都偏濃味,尤其山東菜喺調味方面就更加重手。
DSC_0667.JPG
返大陸食辣亦都比平時我哋食到嘅過癮好多!其中一晚喺間連鎖食店食到嘅夫妻肺片。
DSC_0611.JPG
發展多年嘅特色小食街劈柴院亦係大部分遊客熱點之一,雖然非常出名,但我個人就覺得佢名過其實,環境幾特別,但野食真係不敢恭維……
DSC_0617.JPG
在戶外長期擺放的食物,我試左個蟹同海膽蒸蛋,兩樣都好腥。
DSC_0620.JPG
似乎上面果籠其中一款點心係扮緊喜羊羊……
DSC_0629.JPG
昆蟲盛宴
DSC_0541.JPG
DSC_0540.JPG
反而有時街邊見到嘅小食更為吸引,好似通向棧橋地下隧道一帶嘅小食攤。
DSC_0606.JPG
DSC_0607.JPG
街邊嘅串燒檔,依棵由鐵籤組成嘅樹真係令人嘆為觀止。


後記
DSC_0024.JPG


雖然我只係住左三晚,但今次住嘅酒店 - 青島老轉村公社文化藝術酒店我個人極之推薦!
DSC_0042.JPGDSC_0270.JPG
DSC_0238.JPG
雖然唔算好豪華,但古典風格嘅佈置令人感覺好舒服,酒店入面甚至仲有唔少藝術品嘅展覽,而每日嘅晚飯時間餐廳更加有文化表演,房內仲每日提供水果以及之後一日嘅天氣提示

如果日後大家會去青島的話,不妨考慮下依個位於浮山所文化街嘅酒店!




Article 017 原載於主場新聞 2014.7.11